close

談訓練情緒對於訓練效果的影響

訓練氣氛的理想與否,對貫徹執行訓練計劃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每個訓練者對訓練課的態度,即在訓練課中表現出來的訓練情緒,則對形成訓練氣氛起著關鍵性作用。訓練情緒對訓練效果的影響非常大,能不能持之以恒地用最佳的狀態訓練,要看你能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集中注意力。從整體上講,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通過合理的調節手段,能達到建立良好訓練氣氛的效果,但從具體上分析,培養每個訓練者自願、積極、樂觀的訓練情緒,則是建立良好訓練氣氛的基礎因素。

一、不同的訓練情緒産生的訓練效果有明顯差距

訓練情緒是訓練者在訓練過程中對於客觀訓練條件是否符合其主觀需要所産生的態度,它必然會在訓練課中通過語言、表情和行動表現出來。一名執教者若想得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就必須對此充分重視,積極探討與研究訓練情緒對於訓練的影響。

由於訓練者對訓練目的、訓練動機以及對訓練負荷所持的態度不同,因而在訓練課中表現出來的訓練情緒也有所不同。在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下産生的訓練情緒是個多變、不穩定的過程,這一過程雖然不同於對訓練的認識過程,但與對訓練的認識過程和在對訓練認識的基礎上所形成的訓練態度有著密切的聯繫,如,對於訓練正課後的補課,(正常的補缺性訓練與帶有懲罰性的強制訓練)當訓練者認識到這是對自己未能達到訓練要求進行的強制性補充,對自己的技術提高有益處時,訓練者就一定會帶著自願、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訓練,取得良好的補課效果;反之,當訓練者認爲這額外的補課,對自己運動水平提高無益處,是一種不必要的負擔,甚至是對自己不公平的懲罰時,訓練者就一定會帶著消極、抵觸、不愉快的情緒投入訓練,當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補課效果。積極的情緒可以提高人體機能,能夠促進訓練者的動力,激勵訓練者去努力,並在訓練中起到促進的作用。而消極的情緒會使人感到難受,也會抑制訓練者的運動能力,運動起來動作緩慢,反應遲鈍,並且訓練效果低下。另外,消極情緒也會減弱訓練者的體力與精力,在訓練中感到疲累,精力不足,沒有興趣。實踐證明,兩種不同的訓練情緒下所産生的訓練效果具有明顯的差別。

二、兩極性是訓練情緒的基本特徵

由此可見,訓練情緒具有其明顯的特徵,即情緒的兩極性。情緒的這一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訓練情緒的肯定性與否定性和積極性與消極性這兩個方面。

1、訓練情緒的肯定性與否定性。

訓練情緒的兩極性表現之一是訓練情緒的肯定性與否定性,訓練者的訓練情緒的兩極性是隨著自身對於提高訓練水平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爲轉移的。當訓練者對提高自身訓練水平要求得到滿足時就會産生肯定的情緒,在訓練課中表現出自信、樂觀、合作的訓練態度,反之,就會在訓練課中表現出悲觀、被動的訓練態度。

例如,有名小隊員進行了連續的幾堂大運動量訓練課,按訓練計劃,接下去該調量了,但就在大運動量的最後一堂課將結束時,一位大隊員提出與該小隊員進行訓練比賽,此時,該小隊員的體力精力已消耗了許多,是否能接受這場額外的訓練比賽呢?結果他不僅愉快地接受了,而且比賽打得十分激烈,發揮了自己較高的水平,得到了理想的訓練效果。經瞭解得知,該小隊員認爲,雖然自己很累了,但能堅持,大隊員陪我練,對我是個難得的鍛煉機會,怎能不珍惜!在另外一堂訓練課上,該小隊員與另一名隊員進行訓練比賽,技術水平發揮得較差,未能收到像上一次一樣理想的訓練效果。經瞭解得知,該小隊員此時認爲,我已經練到位了,再練下去也不會有什麽訓練效果。很明顯,該小隊員由於需要的變化,前後抱著肯定的訓練情緒與否定的訓練情緒投入訓練,因此産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訓練效果。

2、訓練情緒的積極性與消極性。

訓練情緒的兩極性表現之二是訓練情緒的積極性與消極性,它猶如雙刃劍。積極性是指一種增力的情緒,它能使訓練者在訓練中精神飽滿、自信心強,並可以充實訓練者的體力和精力,提高個人的效率以及能力;消極性是指一種減力的情緒,它能使訓練者灰心泄氣、萎靡不振,並抑制人的活動能力,降低訓練者的自控力及訓練效率。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訓練環境中的訓練情緒,可能具有積極性,也可能具有消極性。

例如,由於客觀原因,在某一時期未能達到主觀願望所期望的訓練條件(場地數量不能得到保證,訓練時間安排不合理,訓練對手不理想等),某些隊員可能産生悲觀、失望、自卑或自暴自棄的消極訓練情緒,而某些隊員則能夠正確對待目前暫時的客觀不利因素,從困難中激勵自己,充分調動主觀積極性,更加刻苦訓練,努力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現狀,進而得到自己所期望、較理想的訓練條件。

每一對相反的情緒,有時並不是絕對相互排斥的,它們可能在同一訓練狀態中同時或相繼出現。例如,由於圓滿地完成了一堂高強度、大運動量的訓練課,訓練者既體會到高度的自我肯定與滿足感(肯定情緒),又會體驗到極度負荷給機體帶來的疲勞感(否定情緒)。積極的訓練情緒有助於挖掘自身潛力,消極的情緒就會抑制水平的提高。經科學研究表明,在訓練中情緒積極樂觀的兒童,要比情緒悲觀憂鬱的兒童的技術水平與訓練質量提高更多,而且在記憶,思維,敏捷,創造等衆多方面都表現突出。如果在訓練中讓兒童保持一種積極的訓練情緒,做到“樂學”,就更有利於提高訓練效果,並爲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助於將來取得好成績。

三、調節訓練情緒的兩種方法

一名執教者不僅要瞭解訓練中訓練情緒特性的多樣化、複雜化的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訓練課中運用調節手段來達到調節訓練情緒的目的。調節訓練情緒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現就日常教學過程中較有意義的兩種方法加以闡述。

1、認識調節法:就是提高訓練者對訓練的認識水平,達到調節訓練情緒的方法。

常言道:世界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在産生“愛、恨”之前必須對該事物有一個認識過程,然後由這個認識過程決定或影響情緒的産生和發展,若想達到調動訓練者肯定與積極的情緒,首先要提高訓練者的認識能力。如少兒運動員在學習掌握雙打抽擋與接吊殺的防守技術時,按動作要求,除手上動作必須有力、快速,腰腹也必須會用力外,在擊球時,步法必須有所調整。以利於取得合理的重心位置,否則不利於手上動作發力。調整步法在完成防守動作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在開始練習時,隊員對步法調整的重要性往往認識不足,而且還認爲步法如果移動,重心偏離了就更不利於手上動作發力。因此在練習過程中,效果一直很差,以至於在練這個專案時的情緒也越練越低沈。在經過了多次反復細緻的講解,並讓隊員觀摩優秀運動員在防守時的正確步法後,使隊員們形成了正確的動作概念,再經過練習,隊員的防守動作及防守能力就有了明顯進步。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再練這一專案時,隊員的訓練情緒完全轉變過來了。這一良好的訓練情緒的産生,大大促進了隊員學習動作的積極性與欲望,使得訓練情緒與訓練效果處於良性迴圈狀態之中。

2.動機目的調節法:是指通過強化訓練者的訓練動機與目的,激勵訓練者內在動力,達到調節訓練情緒的方法。

現在的訓練,尤其是向世界高水準衝擊的訓練,都具有相當大的訓練難度與訓練強度,必須不斷地突破原有的訓練水平。因此,要使訓練者保持積極、樂觀的訓練情緒,僅依靠認識調節手段,依靠一般的講解,效果並不理想,尤其是在進行大運動量訓練的臨場過程中,訓練者既聽不進去,時間上也不允許過多地說教,此時動機目的調節法就能較好地體現出它的優勢。

例如:長跑是羽毛球專案中十分有效的訓練手段,特別在女子羽毛球專案上,長跑能力的強弱,與羽毛球場上移動的能力具有密切的關係,這個事實與經驗已對隊員多次講解過,但在開始練這個專案時的效果一直不理想。經調查發現,不少隊員在未開始練時就對長跑存有害怕、厭煩情緒,在長跑過程中稍遇不適,情緒就開始改變,進而影響訓練質量。在觀察中還發現,長跑結束後,主動詢問計時成績的,絕大多數是情緒高、跑得較好的隊員。跑得不理想的隊員,往往不會主動問自己的成績,而且情緒低落。問題的症節在於,誰都認識到長跑的重要性,但就是怕吃苦,吃不了這個苦。針對“我只能保持現狀”還是“盡力去改變現狀”這麽簡單的問題讓隊員去考慮,訓練者由於參加訓練的目的、動機,決定了訓練者不可能主動,自願地選擇前者。抓住這個要害環節,抛開枝節問題,直接把場上的不適、苦果與訓練的動機、目的突出地擺在隊員面前,在隊員必然選擇後者的前提下,通過激勵其參加訓練的動機與目的去對抗,消除不利因素對情緒及自信心的干擾,再配合適應情緒調節的訓練要求,大多數隊員對長跑的害怕、厭煩情緒大大減少,長跑的質量也隨之有了較大的提高。

四、對於重視訓練情緒調節的建議:

1、訓練情緒屬於運動心理範疇,外在客觀因素僅能起到影響、誘導的作用,內在的主觀意志才是最後的決定因素。因此,調節訓練情緒的核心問題是提高訓練者自身調節訓練情緒的能力。

2、對於訓練情緒的調節,既要抓住訓練課中細小、個別現象進行誘導、調節,更應重視將這些在時間、現象上細小、不連貫的現象進行綜合、歸類、分析和調節。應該是不放棄調節訓練情緒的短期效應,更著重追求調節訓練情緒的長期效應。

3、訓練情緒的表現形式是複雜多變的,由於環境及訓練水平的層次不同,影響訓練情緒的因素也在不斷變化,所以要不斷收集調節效果的資訊反饋,不斷改進調節形式,以利於在新的水平上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調節訓練情緒的形式。

 

 

作者:郭靜現任中國羽協(成都)羽毛球學校女隊主教練

http://www.yitongsport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一統羽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